在近日举行的一场中国篮球协会年度发展论坛上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就中国篮球的未来规划发表了重要讲话,面对当前国内职业联赛的发展现状,姚明坦言挑战与机遇并存,但他强调对中国篮球的长期发展“始终怀有信心”,他首次公开表示,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未来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军,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作为中国篮球的标志性人物,姚明自2017年担任篮协主席以来,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篮球的职业化与市场化改革,从联赛赛制调整到青训体系重建,多项举措在争议中逐步落地,在本次论坛上,姚明回顾了过去几年的改革历程,并指出:“任何改革都会经历阵痛,但我们必须着眼于长远,中国篮球的根基正在变得更扎实,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。”
姚明特别提到,近年来CBA联赛在商业价值、球迷基础和竞技水平上均有提升,尽管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仍有起伏,但他认为,职业联赛的健康发展是国家队成绩的重要保障。“联赛是土壤,国家队是果实,只有土壤肥沃,果实才能饱满。”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他对篮球生态系统的理解。

关于CBA是否扩军的问题,姚明给出了明确回应:“扩军是联赛发展的自然选项,但需要科学评估与系统规划。”他表示,篮协将综合考虑地区平衡、市场潜力、俱乐部财务状况等多重因素,确保扩军决策符合联赛长期利益。
CBA拥有20支球队,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,一些篮球基础较好的城市(如西安、长沙)尚未拥有CBA球队,这成为扩军讨论的焦点,姚明透露,篮协已启动相关调研,未来可能通过评估潜在城市的场馆设施、球迷文化、企业支持等条件,逐步推进扩军进程。
姚明也强调,扩军不能一蹴而就。“我们需要避免盲目扩张导致资源稀释或俱乐部运营困难,健康稳定比规模更重要。”这一表态体现了篮协在联赛发展上的审慎态度。
除了扩军议题,姚明还重点谈到了青训体系与市场化改革的联动,他指出,中国篮球的未来不仅依赖于职业联赛,更需要从基层抓起。“青训是篮球发展的生命线,我们必须打通校园篮球与职业联赛的通道,让年轻球员有更多成长机会。”
近年来,篮协推出了“小篮球计划”与青少年联赛改革,旨在扩大参与基数并完善选拔机制,姚明表示,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,但仍需长期投入,他呼吁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更多支持篮球基础设施建设,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。

在市场化方面,姚明认为CBA需要进一步挖掘商业潜力。“联赛的版权销售、品牌合作与球迷服务仍有提升空间,我们希望通过创新运营模式,让俱乐部实现可持续发展。”他举例提到,数字媒体与沉浸式观赛体验可能成为未来联赛吸引年轻观众的关键。
尽管姚明对未来充满信心,但他并不回避当前面临的挑战,球员流动性不足、部分俱乐部亏损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,仍是CBA需要破解的难题,姚明表示,篮协将继续推动球员交易制度改革,并鼓励俱乐部探索多元化营收模式。
对于球迷关心的国家队建设,姚明强调:“联赛与国家队的利益是统一的,我们将通过优化赛程、加强医疗保障,帮助球员在俱乐部与国家队的比赛中找到平衡。”他还透露,篮协正与国际篮联密切沟通,争取让中国球员更多参与高水平国际赛事。
姚明的此次发言,既展现了中国篮球改革的阶段性成果,也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路径,在职业化与大众化双线并进的背景下,CBA扩军的可能性为联赛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,正如姚明所说:“篮球是一项需要耐心与智慧的运动,它的发展也是如此。”随着政策逐步落地与市场活力释放,中国篮球或许正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。